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46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160篇
系统科学   91篇
丛书文集   102篇
教育与普及   22篇
理论与方法论   15篇
现状及发展   45篇
综合类   3279篇
自然研究   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56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75篇
  2014年   133篇
  2013年   88篇
  2012年   170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37篇
  2008年   141篇
  2007年   211篇
  2006年   195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146篇
  2003年   166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75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79篇
  1993年   53篇
  1992年   58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53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31.
鲤鱼肠道内绦虫感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3月,对湖南省桃源陬市养殖鲤鱼体内绦虫的感染进行了初步研究.发现其肠道内寄生有4种绦虫,即:中华许氏绦虫、日本许氏绦虫、短颈鲤蠢绦虫和微小鲤蠢绦虫,这四种绦虫的感染率分别为37.1%、25.7%、14.3%、11.4%;感染强度分别为2.6、2.6、1.9、20.5.体长大于24cm的鲤鱼对中华许氏绦虫和微小鲤蠢绦虫的感染率随体长增加而升高,而鲤鱼对日本许氏绦虫和短颈鲤蠢绦虫的感染率在体长为24~26cm段内为最高,大于26cm的个体则随体长增加而有所波动.四种绦虫对鲤鱼的丰满度存在显著性影响(P<0.05),感染鱼的丰满度平均下降了14.34%.  相似文献   
32.
MPLS VPN安全强度分析及其在电子政务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分析了VPN的实现方法,在此基础上分析讨论了MPLS VPN的安全强度.进一步认为,未来企业网建设中的VPN构建将采用以MPLS VPN为主其它方法为辅的解决办法.并以云南省电子政务网建设为例,说明MPLS VPN技术是解决当前电子政务网建设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33.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正确解释是物理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因此,正确理解光电效应的基本规律尤为重要。文章针对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甚至教师对光电效应基本规律存在的误解及造成误解的可能因素进行了分析修正。  相似文献   
34.
In the process of ferromagnetic thermoseeds mediated magnetic induction hyperthermia, the tempera- 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tumor region is a key factor to determine the therapy effect. During the preoperative treatment planning, discrepancies of the treatment parameters may lead to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uncertainty within the target area. Inaccurate prediction of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may induce the treatment failure; therefore, it would be significant to investigate the uncertainty of tissue temperature prediction caused by the disturbance of calculation parameters. In this paper, 3D temperature field and necrosis zone of tissues in ferromagnetic thermoseeds hyperthermia are simulated by the finite volume algorithm, and effects of parameter uncertainties on the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are revealed. Results show that selecting appropriate magnetic field parameters for treatment is a priority to guarantee therapeutic effect. Thermoseed properties and blood perfusion rate are the obvious disturbing terms for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while the metabolic heat of bio-tissues can often be ignored within limits. Our investigation is of importance for guiding reasonable and optimal preoperative treatment planning.  相似文献   
35.
直线感应电机气隙较大,并且次级一般是由整块的铝板和次级铁轭压制而成.由于此种次级没有类似于旋转感应电机的鼠笼导条和短路环,导致次级漏感远远小于初级漏感.传统的测量电机参数的空载和堵转试验假设初、次级漏感相等,在直线感应电机中难以实施,因此测量直线感应电机的参数难度较大.本文提出了一种静止状态下直线感应电机的参数辨识方法,无须做空载和堵转试验,通过控制PWM逆变器就可以实现对直线感应电机的初级电阻R1、初级漏感L1、次级电阻R2、次级漏感L2和互感Lm的测量.在参数计算过程中引入了β参数,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准确性并且分析了β参数对该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36.
对架空地线电磁感应电流产生的机理进行分析,利用ATP-EMTP上搭建不同电压等级的架空线路模型,并计算光纤复合架空地线(Optical Fiber Composite Overhead Ground Wire, OPGW)上的电磁感应电流,分析了影响OPGW上感应电流大小的因素,为实测及利用此感应电流进行感应取电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7.
Sr Bi4Ti4O15是一种具有高居里温度(Tc)、高机械品质因数和大电阻率的铋层状结构铁电、压电多功能材料,通过掺入稀土离子的手段,可使其具有上转换发光的特性,并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其电学性能.在本文中,同时将Ho3+和Yb3+对A位的Bi进行取代,其中Ho3+的取代量为0.06 mol-1,Yb3+的取代范围为0≤x≤0.3,采用传统的固相烧结法制备了Sr Bi3.94-xHo0.06YbxTi4O15陶瓷.主要通过控制Ho3+离子的量不变,调节Yb3+离子的浓度来研究不同稀土离子掺杂量对Sr Bi4Ti4O15陶瓷的形貌、上转换发光特性、以及介电性能的影响.在使用980 nm的红外激光器对Sr Bi3.94-xHo0.06YbxTi4O15陶瓷进行激发下,从上转换发光图谱中可以观察到三个峰,分别为峰位在547 nm附近较强的绿色发光、659附近以及759 nm处的较弱的红色发光.同时可以看到,随着Yb3+浓度的增加,绿色上转换发光的强度表现出先增强,后减弱的规律,且当Yb3+取代量为x=0.15时,绿色上转换发光强度达到最大值.通过研究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光功率的关系得到,绿色和红色上转换发光均为双光子吸收过程.在研究Sr Bi3.79Ho0.06Yb0.15Ti4O15样品上转换发光与温度的关系时,可以观测到随着温度的增加,547 nm处的绿色上转换发光和659 nm处的红色上转换发光的强度均随之减弱,且I659 nm与I547 nm的荧光强度比与温度存在线性关系,利用这种温度与上转换发光强度的关系,可将Sr Bi3.94-xHo0.06YbxTi4O15陶瓷应用于光学温度传感器.  相似文献   
38.
Induction hardening of dense Fe-Cr/Mo alloys processed via the powder-metallurgy route was studied. The Fe-3Cr-0.5Mo, Fe-1.5Cr-0.2Mo, and Fe-0.85Mo pre-alloyed powders were mixed with 0.4wt%, 0.6wt%, and 0.8wt% C and compacted at 500, 600, and 700 MPa, respectively. The compacts were sintered at 1473 K for 1 h and then cooled at 6 K/min. Ferrite with pearlite was mostly observed in the sintered alloys with 0.4wt% C, whereas a carbide network was also present in the alloys with 0.8wt% C. Graphite at prior particle boundaries led to deterioration of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alloys with 0.8wt% C, whereas no significant induction hardening was achieved in alloys with 0.4wt% C. Among the investigated samples, alloys with 0.6wt% C exhibited the highest strength and ductility and were found to be suitable for induction hardening. The hardening was carried out at a frequency of 2.0 kHz for 2-3 s. A case depth of 2.5 mm was achieved while maintaining the bulk (interior) hardness of approximately HV 230. A martensitic structure was observed on the outer periphery of the samples. The hardness varied from HV 600 to HV 375 from the sample surface to the interior of the case hardened region.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properties and hardening depth was achieved in case of the Fe-1.5Cr-0.2Mo alloy with 0.6wt% C.  相似文献   
39.
介绍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的数字水印算法并作了改进.原算法对水印进行Arnold置乱,由于Arnold置乱具有周期性,易被别人识破,安全性不高,新算法采用了安全性更好的混沌置乱.原算法是在高低频部分分别以2种强度嵌入水印,新算法沿用这种办法,但为了提高水印的隐蔽性和鲁棒性,新算法在第二级和第三级高频上随机选择了一些分散的嵌入点,各嵌入一半的水印.在Matlab环境中进行了对照实验,探究得出了高低频的最佳嵌入强度.攻击实验证明,在抗加噪、滤波攻击方面,新算法均有大幅度的提升;特别是在抗剪切、JPEG格式压缩攻击方面,原算法效果很差,而新算法能抵抗各种大幅度的剪切和压缩攻击.最后,二者都不能抵抗旋转攻击和抖动攻击.  相似文献   
40.
通过总结近年来有关水动力作用对河流中泥沙吸附/释放重金属、磷等污染物影响研究成果,分析了水流紊动强度和流速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分配的影响规律。当水流紊动强度较低时,泥沙主要以床沙形式存在,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较低;随着紊动强度增大,水沙界面切应力随之增大并促使泥沙悬浮,污染物与悬浮泥沙颗粒接触面积增大,使得泥沙对污染物的吸附/释放速率和强度显著增加。流速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较为复杂。泥沙静止时,流速的增大会减小边界层厚度,增大水体溶解氧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参数,并使污染物在水体里的扩散由分子扩散转变为以紊动扩散为主,增强污染物在水-沙界面的交换通量,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的分配产生影响;随着流速进一步增大,床沙逐渐起动、悬浮,此时除上述因素外,泥沙运动状态、悬浮颗粒间碰撞强度、悬浮物的絮凝等均会对泥沙吸附/释放污染物产生影响,由于影响因素较多,作用机制复杂,目前关于泥沙运动对污染物在水沙两相间分配的影响所得结论仍存在分歧。相应的机理研究及数学模型的建立均做了较大简化。综观当前的研究成果,水沙运动及其化学生物过程等对污染物在河流水沙两相中的分配作用机理和耗氧有机物、有毒有机物等污染物与泥沙的作用机理是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